在看《不原谅也没关系》,一本非常有效的心理学读本,关于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和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
书里讲到这两个概念: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暴露于单个或一系列极端威胁或恐怖的事件后可能发生的障碍。表现为以下特征:
①创伤经历的再体验,即创伤事件以栩栩如生的侵入性记忆、闪回或梦魇等形式在当下再现,通常伴有强烈的、压倒性的情感,多为恐惧或恐怖,以及强烈的躯体感觉;
②回避行为,回避对创伤事件的想法或记忆,或回避使人想起创伤事件的活动、情境或人物;
③对目前威胁的持续性高水平觉察,如可表现为高度警觉,或在遇到刺激(如突发的响声)时出现强烈的惊跳反应。
这些症状至少持续数周,并在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造成严重损害。
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暴露于单个或一系列极端威胁或恐怖的事件后可能发生的障碍。这些创伤性应激事件通常是长期或反复的,从这些事件中逃脱是极其困难或不可能的(例如奴役、种族灭绝活动、长期的家庭暴力、儿童的反复性虐待或躯体虐待)。
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必须首先满足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所有诊断需求,同时存在以下特征:
①情绪调节上的异常;
②存在一些信念,认为自己是渺小的、失败的、无价值的,对创伤性事件有愧疚感、自责自罪或失败感;
③难以与他人保持亲密的人际关系。这些症状在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造成严重损害。
需要提醒的是,这两种疾病的医学诊断都非常严格,只有当所有特征性症状缺一不可时,患者才能够被确诊。
但我认同这本书在开篇所言,“尽管CPTSD患者在人群中是少数,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缺口的,因而这本书对大众而言是有帮助的”。书中提到,CPTSD的源头有很多种,包括原生家庭中的虐待和忽视、亲密关系中的暴力和种种其他长期迫害:
“如果你成长的环境使你觉得自己不重要、不被爱、没价值、不安全或不被倾听,让你深深地觉得自己‘不够好’,那么你便有很大的可能性有CPTSD。在不安全的环境中成长,你可能会发展出持续的草木皆兵心态,这些深刻的感受会发展出各种不健康的补偿策略,而你可能不知道,你自己或许一辈子都在用不健康的方式去应对。你有时候会怀疑人生为何如此疲惫、孤单、令人失望或没有意义,甚至可能怀疑这人生到底值不值得活下去”。
这些经历是很多人的人生,比如我。